• 欢迎来到魔力学院
  • 服务热线:010-57748682
  • 爱我还是他——申请选校面面谈(上篇)

    出国申请 北美 2015-12-23 15:41:46

    简介

    如果在出国留学这个漫长的道路上,你对自己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怀疑,不解,或是开始否定自己和他人时,你不妨抽空随意读读本文。这是一篇满怀着担忧所以幻想着面面俱到,又综合了网络上各类信息冗长杂乱,却又反复向你强调一种思维模式的文章。

    前记

    这篇文章想竭力避免“说教性”与“经验性”,但当笔者完成了整篇文章以后,才发现,这样的问题无法避免,“我认为”或“这样比较好”一类的字眼仍旧反复出现在文中。
    
    如果你面临着出国抉择问题,且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请不要阅读此文,这篇文章的内容对你积极影响甚微;如果你只是想快速的进行扫盲,了解出国申请的一些基本步骤,也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本文上,搜索引擎和各类的出国留学论坛会更快的给你解答各种问题。。
    
    但如果在准备出国留学这个漫长的道路上,你对自己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怀疑,不解,或是开始否定自己和他人时,你不妨抽空随意读读本文。这是一篇满怀着担忧所以幻想着面面俱到,又综合了网络上各类信息冗长杂乱,却又反复向你强调一种思维模式的文章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然后慢慢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我这篇文章上所说的一切时,我将无比欣慰,因为真正的最好选择,应该是你经历过怀疑一切后再做出的决策。
    
    在出国留学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做选择。选择是否要出国,选择去哪里,选择申请哪所学校,选择最终去哪所学校,选择放弃保研的机会,选择分手。
    
    我们就在这里细细的去谈谈自我定位和申请选校这个问题。
    
    选校犹如爱情,爱很简单,你尽管去爱,这万千世界的他或她,总有一个适合于你。爱又不简单,你爱的那么多,还要纠结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也真正爱你。选校又不同于爱情,真爱需要专一,选校却不用,广撒网多捕鱼,纵然遗憾的收到冷冰冰的好人卡一张,你损失的不过是几十刀的申请费和心底一份小小的希望。

    一、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留学选校,对于某类特质人士而言,本不应该是他们出国留学中一个困难的抉择。就如你心里如果已经有了一个人,你会照着Ta的样子去描绘理想对象的样子,或是你只追寻于Ta。
    
    我们先来听两个故事。
    
    小Z是我认识众多留学党中最具特质的一个,一个名气不错的985高校的计算机理工男,和周围的理工男没有不同,他周一到周五在自习室里挥洒着汗水,周末在篮球场上挥洒着汗水。小Z是一个太正常太普通的优等生了,除了一点,他对Boston Celtics(NBA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狂热。Celtics伴随着小Z的成长,小Z看着这支历史辉煌的球队从一支战绩不佳队变成一支冠军球队,然后又逐渐走向低谷。Once a Celtic,always a Celtic. 小Z的QQ签名从未改过。
    
    申请那年,小Z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的抉择,他只申了两所学校,Boston University(BU)和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EU)。原因简单明了,这是位于Boston的两所还算凑合的大学。周围一起申请的哥们给他提出了无数忠告:诸如只申两所学校还是Phd太不保险啦,诸如你的背景很强,应该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啊等等。
    
    之后过程省略数千字,最终的结果是:小Z被BU拒掉,收到了NEU的phd offer,最后欣然前往,皆大欢喜。
    
    另一个故事是小D。小D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高考那年,她一举夺下了全市的高考状元。那时她爱的是建筑,最后却去了清华读经济,因为清华的老师都跑到她家里来做工作,清华新开了一个高大上的项目,专招各种状元,前途无量。在父母和旁人的半推半搡中她最终读了经济。选择一个并不是最喜欢的专业读下来也并非有想象中那样的痛苦,更何况小D的这个专业确实竞争力超强,大三那年的暑假她就已经拿到了几所国际金融公司的intern offer了。大四那年,小D突然想出国了,她匆匆忙忙的两三个月准备各项考试,却也凭着超强的应试能力一次性就在GRE,Toefl上拿到了很多人刷了两三年也刷不出的高分。面临申请时,小D的决定却出乎了周围所有人的意料。她申请了十一所学校的Master,只有一所是经济专业,其余十所都是建筑。
    
    我们再次省略了中间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小D收到了两个admission,一个是理所当然的经济专业的牛校AD,另一个则是Columbia University的建筑。尽管建筑的申请被拒掉了九所,但最终小D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往了众多网友笔伐的知名水校哥大。由于她缺乏本科学校建筑的基础,她还需要比一般学生多花两年时间拿到学位。
    
    以上两个故事均是发生在我周围真实的故事,当然也免不了笔者矫情的添油加醋的润色了一番。事实上,对于广大同学而言,这两个故事不具备任何“经验性”,完全不如一篇“某某学长XX年的申请总结”给你的教导性更强。但我却想从这两个故事中折射出笔者关于选校问题最大的心声,这似乎也关乎着你对爱情本质的追求。那么请在心里默答我这几个问题:
    
    (1)你心中是否有一个永远的男神或女神?——你是否从小就深爱着一个国外的城市,或者爱一所大学,能够在那里求学会感觉人生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2)你对爱情的追求究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还是迫于外界和大环境的压力自己觉得还“不错”的“被”选择去相亲呢?——出国留学是你真正内心所追求的理想,或是你还有其它也很不错的选择,出于父母的劝告和周围同学出国产生的风气也想让你萌生出国这种念头呢?
    
    (3)你的爱情观是更浪漫化还是更现实化?——出国留学你看重的是“过程与经历”,还是留学这个结果能为你的美好前途增添更厚重的筹码?
    
    (4)你有资本和能力让Ta幸福么?——你是否已经够格了出国申请最基本的一些硬件条件?你和你的家庭是否为出国留学的经济支出做好了充足的预算?
    
    这些问题需要答案,它们完全关乎不了你申请结果的成败,却或许能直接影响到你人生后续的幸福指数。有的人会为小Z惋惜,尽管他如愿以偿的拿到了offer前往Boston,但也许他的背景去尝试一下Boston周围的其它一些牛校,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我相信Boston和Celtics必定给了他高压力Phd生活一个强力的支持与寄托。有的人会同情小D的经历,没有人知道她突然决定出国的动机是什么,但至少她高跨度的跨专业申请是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所以,当你默答完我之前的几个问题后,请继续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相比多去思考出国留学你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你有思考过这个决定会让你失去什么?失去的东西中有没有一些是极其重要又无法再挽回的呢?
    
    (2)你清楚在国外的留学生最终找到工作的都是从事哪些具体的工作么?这些具体的工作有你心目中理想的形式么?
    
    (3)你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弱点么?出国留学的生活你是否也侥幸的有过“出国了就好好努力,重头来过”这样的自我暗示?
    
    如果你是一名CS(Computer Science)的本科生,既想前往国外深造,又立志“我今后一定不要做码农”,这可能就存在本质的矛盾。或许在你仔细审查自己要申请的项目具体的课程与培养计划之前,更应该审视一下多年以来的自己选择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热爱的。你究竟是一方面沉浸在“嫁人就嫁程序员,程序员工资高”的优越感中,还是又挣扎在“嫁人要嫁程序员,程序员死得早”的无奈里。但任何问题并不都是无解的,就如爱一个人,改变不了Ta,倒不如先试着改变自己,一方面有些选择不一定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或那么糟糕,另一方面很多你不情愿的选择里你可以找寻到你喜欢或热爱的一面,为了这些热爱你是否也可以愿意牺牲一些,就如爱的Ta总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幸福需要源自你发现美的眼睛。
    
    要知道,出国申请相对出国留学整件事而言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开始。国外的生活对于某些人而言可能与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大有不同。坚持做几年Research的漫长过程需要的耐心,毅力甚至是脑力消耗折磨需要的不仅是你在本科狂砍门门90+那样的决心和魄力。国外有空气新鲜的早晨,亦有有时让人有点紧张的夜晚(对于某些大City更是如此)。炸鸡与啤酒可以有,但有时你也难免思念本科校门口的地沟油炒饭。你可能会爱上这里,你也可能会讨厌这里,但不真正走出国门之前你是难以计算爱与不爱的概率的。
    
    出国的理由和优点万万千千,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校亦是。近几年来出国的人数疯狂增长,不同的人去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凭借着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向你“推荐”或“反对”种种。网络上遍布都是“留学专家”,他们标榜自己有数十年的留学指导经验,可这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抑或就只是拿着一个US News的排名,分层取样,最后发给你一张一页的白纸,写着十个学校名,告诉你这就是我们团队精心讨论后的最佳选校?论坛上大家众说纷纭,一部分人一边讨伐着“这个项目水”,一边自己也默默申请着这个项目;另一部分则是已有不错的硬件背景条件发着标题为“弱爆背景求定位”一类的帖子刺痛了你的神经。
    
    在信息鱼龙混杂的世界里,究竟何为真理?我给不了你实质性的答案,而且正如本文之前所声明一样,本文除了特别举例,不会强加给你“我认为这个项目好申请和我认为这个项目质量高”一类的具体信息。若想寻真理,请先寻真爱。爱一个人要建立彼此间的信心,不轻易被他人动摇;更要相信自己独特的眼光,有着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气概。
    
    所以,如果你出国的原因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心悦诚服的绝对理由,而只是听从他人的建议或者随波逐流;如果你出国的原因只是幻想国外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高薪水,而缺乏对申请专业的真爱;总之,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快乐,请不要轻易去做一个出国的决定,或者盲从去选择某个“热门”专业或项目的决定。的确对于很大一部分申请者在选择出国和选择专业这个层面上,自己是否“适合”和“喜爱”这个衡量标准往往放到了最后或根本没有,更多人在乎的是如何提高申请的成功率,或如何申请到一个“名气”更大的学校,哪怕你得去更换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或方向。
    
    所有的成功的确都需要经历一些不满,忍辱负重或卧薪尝胆,但始终抱着“不快乐”的心态来到国外学习对于大部分处在青春黄金年龄的你而言并非良策。有时候,我们在世俗的环境里,常常习惯性的把“出国留学”与“飞黄腾达”划上了等号,而实际它们风牛马不相及。
    
    如果让我谈谈中国学生对比美国学生在不同点上,我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想说的可能是对生活的热爱差异。尽管很多时候,追求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成为我们逃避更努力追求现实的借口,但回过头来看,何尝又不是我们自己曾经放弃了诸多追寻理想生活的方式?舍与得的比例和权衡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掂量,为了过上向往的生活而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但就业机会好的项目,对于不同人结果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个人对于这些能够忍耐的程度又有差异。但笔者在这里仍呼吁大家去找到一个“理想”的选择,选择自己热爱的,一直努力下去,最后又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两全其美真的就很难?
    
    你是否真正的快乐,或许也是追求爱情的本质,也是在出国留学的抉择和专业与方向的选择上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美国本土的研究生们,特别是牛校的phd们,远远不是大部分国人中“美国人数学基础差,脑子笨一点”这样的印象,坚持到graduate层面的学生普遍smart,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梦想,有对专业和生活的热爱,而这一点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也产生了爱与不爱的人之间最终不同的收获和差距。
    
    更何况,你承认吗,这个世界上成就最卓越的人,都是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真心热爱事业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不管他们做何种工作,也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他们总能从中找到乐趣。有了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就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世界,做出最大的成就。无论是哪个领域,不管出国还是不出国,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那些真心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人。
    
    ——————————摘自《太傻十日谈》
    
    在诸多唠叨的废话后,请让我以个人一件小小的真实经历来结束本节。国外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在一次很难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挫败,觉得学习了这么久时间却做了很多无用功,一到考试才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好。于是我甩开了课本,几近通宵的打游戏想以此解闷。终于当游戏也玩的累觉不爱了,我看到了同班一个美国同学更新了一条facebook状态,上面写道:
    
    I just finished taking the hardest exam I’ve ever taken, but honestly, I feel really proud of how much I’ve learned over the past year.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ut it’s nice to look back on how much progress you’ve made every now and then. For everyone out there who is working towards something, don’t forget to appreciate where it all began.
    
    何为真正对一个领域的热爱和执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答案。
    
    突然间百感交集,仿若与真爱久别重逢,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 爱人先爱己

    我想第一个板块也许会给许多在出国申请做抉择的人一些触动,但很难说是改变。很多时候我们下决心做一件事情源于许多综合的因素,而且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一旦抱有了决心,我们想在短暂的时间里改变他的决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动机就如爱一个人,我们常常谓之“不需要理由”,很多时候你在做出国留学的决定时,是受到了父母和周围同学的环境影响,还是曾经的经历中出国留学这件事让你潜意识对它的判断就是“好”的,或者你真切的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征最终很理性的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都不得而知,所以还不如说明“这是不需要理由的”。因此,也许大部分人认清现实后会告诉我:你讲了那么多有关是否出国和选择说明专业的动机都是废话吧,我其实什么都能将就的,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我都不重要,我最爱的就是被“名校”录取的那种感受,我最爱的就是追到人那一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申请如追人,旁人和过来人常常诟病,我们身在其中还一直执迷不悟的就是一个词————急功近利。
    
    我的第一个板块长篇废话,中心思想大概是想告诉你:“追人谈恋爱得小心了,想清楚,不然容易伤得很深哦。”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不再去做阻止“丑宅男一心想逆袭抱得美人归”“无品腐女梦想倒追成功一个难度巨大的帅哥”这类事情,如果你的爱情观本来就是歪的,那就让残酷的挫折来让你回正吧,旁人再多劝估计也是瞎掰;倘若你真获取了好的结果,那当然是皆大欢喜了。既然你决定要去爱了,那我们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吧。
    
    俗话说的好,爱人先爱己。出国留学很多人首先纠结的是一个自我评判问题,我的硬件水平到底够格不?我的本科学校背景会给我加分还是减分?我的那些软背景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论坛上的众说纷纭,以及某个“过来人”发了一封“经验帖”,很可能让你立马感到迷茫。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可能你常常能碰到的帖子。
    
    案例一:某个人三年前发了一封帖子:啊,我申Rice被拒了给小秘发信问原因,小秘说我的GRE Verbal太低了,不到550(对等新GRE分数156)就不行。
    
    案例二:某申请者书写他的“血泪史”,题为“GPA 2.9拿phd offer的曲折之路”,文章内容省略。
    
    案例三:某学长讲述有关推荐信的“个人经历”,如何拿到某院士的推荐信然后轻松秒杀多个offer。
    
    诸如此类的案例甚多,凡是关注出国留学的,我们在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时时刻刻接受着这些信息,或是自己上网找寻的,抑或是哪天不经意刷微博刷人人一眼扫到的,一封两封帖子尚且没有任何代表性,可时间久了,我们脑海中似乎被反复重复然后最终灌输了一些“常识”。最终你形成了非常系统的一套“经验”,感叹,哦,原来出国留学应该遵循的是这样。
    
    但是,当你追一个妹子的时候,你思考过以下几个问题么:
    
    (1)
    所有的妹子都爱帅哥么?都要你“有房有车”么?
    
    (2)
    妹子小时候喜欢的人的样子,现在她还喜欢这类人么?
    
    (3)妹子真的有你听说的那么多人在同时追?
    
    我看答案不一定吧,人人都爱美,妹子爱帅哥,但很多妹子还是要进一步看看对方的其它个人品质吧。二是妹子曾经喜欢的人是那个样子的,现在的喜好标准可能大不相同了吧,没准她还曾被这类人伤透了心,开始讨厌这类人了。最后,你得出一个妹子有很多人追以及很难追到这个结论,究竟是出于你认为她过于的优秀或你过于的自卑,还是的确有确凿理性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以,如果你也按着这套逻辑去回想一下自己定位选校,可能答案会清晰很多。出国的绝大部分人都考过GRE,
    当你在写argument时那种近乎吹毛求疵去思辨的逻辑精神,为什么不偶尔应用一下到日常生活呢?就拿我们以上的三个案例,我们来“鸡蛋里挑骨头”:
    
    案例一:三年前Rice在录取标准上纠结GRE verbal的分数,这种情况就一定等于今年申请纠结么?更何况,99%的学校在requirement里都喜欢写着“There is no minimum score for GRE”,即使有要求的,也常常写的低的让你不敢相信。进一步思考,小秘说我们把你拒了因为你GRE低,可小秘每天日理万机,自己系里那点破事都要忙得鸡飞狗跳,还要表示友好的给你们回邮件,找个理由拒了你,说不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妹子给你发好人卡的时候,委婉的道一句“你是个好人,可是我想我们还是不适合”,还没在一起她怎么就这么确定不适合呢?也许人家的理由很残酷但没直说,就是你长得丑啊(戳中别打脸)!被拒绝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是随便挑一个说说就能搪塞回复,更可能的是这个搪塞未必还正确客观。
    
    案例二:GPA2.9申请成功,然后你点进帖子一看,啊,原来人家Toefl 118, GRE verbal rank 90%。于是很多人渐渐得出“GPA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类似“GRE和Toefl无比重要”一类的结论。可我要问的是,你透彻的了解申请者其它的背景信息么?有时候看到女神找了个男友,心里暗自“不平”:找的也不怎样,比我长得还丑呢!这时你大概已经深深陷入了误区,女神单身的时候,你总还在自卑自己的相貌条件是不是还不够,等女神真找到男朋友的时候,你又感叹那人长得还“没你帅”,但纠结原因,还是你一直不懂女神。更何况现在女神不都流行找个和爸爸一样大的成熟稳重大叔么?纵然你GPA4.0,你真有GPA2.9某些人与众不同的special experience吗?
    
    案例三:很多时候你还在纠结是花尽心思找院长帮你写下推荐信,还是找个自己熟悉但是没什么头衔的讲师帮你,或者你认为应该找个“知名人士或大牛”来帮你写。但我想说的是,纠结这些问题其实意义并不太大。你心仪的男生明明就只喜欢耐克和阿迪,你还自作多情的花大钱去买双限量版的签名安踏篮球鞋送给他,这个作用没准还远远不如花更少的价钱买双耐克里最便宜的鞋。当你换位到审阅你材料的人的位置上时,你可能更容易思考出诸如推荐信这类申请材料如何最大化的发挥真实作用。“投其所好”和“门当户对”对于爱情来将确实很功利,但是也非常的现实。推荐信亦是如此,即使对于某一个固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分支那么多,例如你是学化学的,你去问问你的化学基础课老师:“老师,你知道去年和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家的都是谁么?”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所以,当你寻找到某个领域的“大牛”或者你认为他的头衔在这个学科中已经很“牛”,放到了国外一个专注于自己领域研究的professor眼里,他们和一个普通的年轻小老师的推荐没有本质的区别。
    
    爱人先爱己。这句话可能每到一个新的阶段你还能领悟到另一层不同的意义。“信息和经验”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而言作用当然是巨大的,包括我说的长篇大论的废话,撇去感性的东西,也都源于身边和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和“经验”。但是针对现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接受“快餐文化”,大量的断章取义的浏览和印象化的记忆着各种信息,有用的信息和无用错误的信息反复交叠。有时候错误的信息重复多了,反而还容易在你的脑海给你一种“真理”的假象。
    
    作为一个学statistics也有几年的学生,我始终对统计数据关乎的哲学意义思考到不可自拔。我们从远古时期的“找规律猜下一个数字”发展到今天的“big data”时代,数据和信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人都相信数据的的预测源自于我们相信一套“隐含的逻辑”,我们想根据这套逻辑去“建模”,就例如我们看到了1,2,3这个数列后,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会很大概率去预测下一个数字会是4一样,可当下一个数字是以“5”出现时,我们才回过头感叹,原来这个数列是个斐波那契数列啊,我们的逻辑并不完善。就如爱情中,很多时候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最后却“事与愿违”,是不是也因为我们低估和错用了爱情本就无比复杂的逻辑呢?
    
    数据在大层面和统筹规划上对社会积极的贡献不可估量,但当针对个体的时候,究竟是更多的帮助了个体还是误导了个体,我们很难评判。在一个连续的概率分布中,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分布的图像或者其它各种性质得到诸多的结论,但面对一个单点时,我们却无法给出所谓具体的“概率”,因为它在数学意义上这个单点的概率本身就是0。一个个的个体组成了群体的数据,但这个数据被用来回归去为一个单一的个体做决策时,参考意义必然是有的,我们却总感觉不那么妥当。
    
    爱自己就要去客观的审视自己,特别是出国申请这个漫长的过程,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你可能常常因为最后的结果——一个你认为背景还不如你的同学收到了录取而你却被那个学校拒了,最后你才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别人相对于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在申请之初,你却并没有意识到评判自己硬件条件“好”与“不好”,评判一个项目“水”与“不水”,评判你的申请过程“细致”与“不细致”的逻辑标准到底是否全面并且客观。
    
    假如你实际背景很一般,免费打电话咨询国内某知名“大型留学中介”,客服老师的态度肯定是无比的好,你听到的有关未来憧憬的好话估计比其它场合加起来都要多,他们会把你的出国留学前景描绘的一马平川————前提是一切交给他们来办就万事俱备。又假如你实际背景还不错,你付费咨询致电了某留学最著名论坛的“坛主”,他会客观公道的给你分析一下这几年出国留学你这个专业的形势,但也许还免不了给你“泼冷水”,多了太多理性,少了些许感性,你多多少少觉得在留学申请的竞争中自己黯淡了一些。
    
    笔者鄙见,一个好的申请者应该时刻充满了理性加上感性,一方面我们清醒和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各类因素,或许我们心中更理想的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也能带上一点“舍我其谁”的乐观主义甚至浪漫主义精神,或许就不太容易被外界动摇一些决定。就如在爱一个人之前,如果你没有先爱好自己,而是骄纵浮夸或自卑自弃的看待自己,即使勉强获取了阶段性的“成功”,或许在将来有一天“失去”之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最后,你会问,如何爱自己?这个问题容易给出一个群体性的答案,对个体却很难把握准确。有时候,你倒不如反问,在哪些方面我还不够爱自己?或许渐渐的,你会慢慢检索到自己问题所在了。
    
    最后请让我附上在国外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篇“How to
    Love Yourself”的文章中讲到的七点,有兴趣的看看,觉得矫情恶心的请略过。此外,第一,请接受我拙劣的翻译;第二,请别黑我是在灌输“心灵鸡汤”,恶意传播社会正能量。
    
    7. Affirm yourself.走自己的路
    
    6. Serve others.任何时候别有“帮了别人,亏了自己”的心态
    
    5. Keep your eyes up.专注谈话,善于倾听
    
    4. Exercise and eat healthy.好吃好运动
    
    3. Practice good hygiene.身体和心灵,都请保持整洁
    
    2. Create something.敢想
    
    1. Be self-aware.贵在自知
    
    想你所想,爱你所爱,漫漫申请路,愿主与你同在。
    16
    1
    94%
    6%

    本文为魔力学院学霸联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版权责任。


    魔力学院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 我们通过知识标签的方式沉淀名师讲课的每一个节点,形成庞大思维标签库,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让人和知识直接互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用户的了解细致到思维节点,使学习的全过程都可以数据化,可视化,确定化。保证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提升。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molistudy.com


    也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moli_study”或直接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更多高效的干货资源。


    分享到
    本文作者

    张昊然

    从不忽悠的大忽悠。